聯系人:黃經理
電 話:0512-86886444
Q?。眩?564044005
手 機:13913535444
地 址:蘇州工業園區金陵西路188號唯亭財富中心225室
目前,人們對工程機械維修業的印象不怎么看好,大家都這樣評論:“修一次壞一次”。什么“整舊如新”?工程機械維修業能搞好簡直就是幻想。而國內用戶對制造商售后服務不滿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及時把出了故障的設備修好。據專家透露,我國工程機械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約150~300小時,大修壽命約800~1000小時,分別為國外同類機械的1/3和1/5~1/20。因此,工程機械維修的任務既十分艱巨,又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維修業比市場步伐慢半拍
上世紀70年代,工程機械品種和數量都較少,其維修工作依附于汽車修理和農機修理。80年代,隨著市場的變化,工程機械維修的局面發生了轉變,汽車維修企業突出了品牌代理和連鎖經營,與工程機械維修拉開了距離。面對如此局面,擁有工程機械較多的施工企業不得不組織力量自己維修,以保證施工機械的正常運轉。當時口號式的修理標準是“三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電,發動機排煙正常,無異響;工作部分運轉平穩;操作輕便、動作靈敏可靠、附件齊全有效。到90年代,隨著國家重點工程和高等級公路建設的飛速發展,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工程機械開始裝備施工企業。這些設備機電液一體化技術大量采用,有的設備還設有工作程序設置、故障自診斷功能。憑經驗去維修這類機械已經難以奏效。因此,采用什么樣的維修方式來適應市場變化,成為維修業的一道難題。
有專家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維修業還不夠規范,尤其是工程機械維修業的宏觀管理缺乏統一的歸口部門,它受國家部委和工商行政管理等多個部門的管理,權力分散、責任不清,難以在政策上協調統一,使我國的維修業管理陷入“真空地帶”。由于缺乏保護維修業正常發展的法律法規,致使維修業發展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另外,工程機械維修企業性質相對單一,基本上局限于集體、私營性質的中小型維修企業,這些企業融資意識談薄,滿足現狀,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由于維修業競爭、評價、監督和激勵機制還沒有建立,標準、制度不夠完善,維修質量評價無據可依。這又造成了市場競爭的無序和不規范。
專家指出,維修是直接為生產服務的,它不僅承擔著修復、預防機械故障的任務,還承擔著恢復、提升機械性能的任務。設備越先進,自動化程度越高,對維修的依賴程度就越大?,F在,工程機械的功能已開始由單一型向多能型轉變,結構越來越復雜,其可靠性也相對降低;新型機械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因為新而使其不可靠的因素增多。一旦發生故障帶來的危害往往很嚴重,修復費用很高。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不僅維修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研究市場適應市場;有關管理部門也應制定出適應市場規律的管理辦法。
新技術引領維修業方向
專家認為,在維修業流行的事后維修、預防維修,以可靠性為中心維修的思想,各有長短,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機械地規定某個維修單位或某種機型只能采用某一種維修方式,既不符合實際,又難以奏效。當前,發達國家的工程機械維修主要是,以狀態監測為基礎,可靠性維修為中心,以多種維修方式相結合,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的視情維修。今后,隨著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的廣泛應用,先進的工程機械將裝備機電一體化的在線自動監測和故障診斷等儀器設備,因此,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將成為工程機械維修管理的主導思想和發展方向。
傳統的恢復性修理,只能使有故障的機械通過維修后其使用性能接近原機的性能,沒有包含技術進步的因素。而改善性修理是采用新裝置、新材料和新技術修理舊機,使修復后的舊機大顯神通,達到或接近新機的性能。今后,隨著機電液技術、CAD技術和材料工程技術在工程機械上的廣泛應用,具有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工程機械的更新周期將進一步縮短,恢復性修理將更多地被改善性修理所取代。另外,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修復工藝來修復零件或設備的復合修理方法,如:焊接+膠粘、多種表面修復技術等。它們能綜合各法之長、彌補各法之短,具有的經濟效益,將成為修理工藝重點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建立智能網絡維修服務系統將是21世紀工程機械維修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在瑞士,工程機械維修服務網已遍布全國,各地區均有配件中心倉庫,業務人員僅用兩三分種就可以掌握維修站點和某種配件在全國的分布情況。運用網絡技術,還可以超越國家、地區和時空界限,將工程機械的科研機構、技術咨詢、生產廠、維修廠、配件站和使用單位聯系起來,實現遠程、快速、優質和全方位的服務。生產廠以此作為售后服務的主要手段,通過與工程機械配套的數據采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維修服務系統,直接或間接地從施工現場獲得信息,在最短時間內就可采取相應措施完成售后服務。
適應市場才能贏得市場
據業內人士介紹,工程機械的特點是,不同廠家的機械,其制造工藝和材質都有差異;工程機械的運行狀態,作業對象,作業環境,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及對其維護情況等,都會對維修產生影響。此外,它還有“多變化,易損壞,難修理,”的特點,使工程機械維修成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種工程機械在系統中的重要性及對可靠性的要求均不相同,而各種維修制度又各有利弊,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所以生硬的推行某一種維修制度,是既缺乏合理的科學性,又不符合實際而難以實現的。因此,維修制度應該有靈活、多樣和復合化性質的特征。應對維修制度進行改革,把維修中的技術管理納入機械設備的綜合管理之中,市維修業的當務之急。其內容應該包括培養維修人才、檢測技術,使用維修及其組織管理,經濟核算等,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潤化。這才是維修制度改革的最終目的。
工程機械機種繁多,結構各異,任何一個維修企業都無法滿足維修各種工程機械的需要,要想真正提高維修質量,降低維修成本,保證機械的正常使用,建立和健全維修市場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維修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實踐證明,工程機械維修“小而全”,“大而全”的傳統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的變化。要進一步在治低、治散、治弱方面做出努力,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維修市場。修維企業要與制造商家掛鉤,甚至建立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制造商應根據各地的機械擁有量及維修工作量設立維修服務網點;對社會開展工程機械維修服務的各種專業維修部、維修中心;必須建立以表面技術修復零部件的換件修配廠;以實物教學為主的培訓高級技工的職業學校;以及工程機械維修與管理的研究所,并逐漸形成專業化,規?;木S修企業和維修市場。只有由專業技術修理企業承擔維修,才能既保證維修質量,又可以縮短維修周期,還能降低維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是順應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當前工程機械維修業改革的必由之路。